據電磁流量計,V錐流量計聯合報道:逐步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、市場供求狀況和環境治理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,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向。2005年以來,國家依據彌補成本并獲得合理利潤的原則,3次調整了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,對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、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但近年來天然氣生產和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,原有的價格形成機制已不能適應這種變化。
一是旋進旋渦流量計供氣方式趨于復雜。隨著西氣東輸一線、二線等多條管道相繼投產,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初步形成,供氣方式逐步由單氣源、單管道轉變為多氣源、多路徑、網絡化供應。終端用戶難以區分天然氣來源和流向,再按現行機制分別制定出廠和管輸價格已不能適應形勢變化,價格監管的難度增大。
二是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。天然氣需求增長很快,而國內天然氣資源相對不足,2006年我國已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,且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。目前,隨著近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攀升,進口天然氣價格也不斷上漲,形成國產氣價格低、進口氣價格高的格局。進口氣價格按照國產氣價格執行,造成企業進口氣業務巨額虧損,不利于調動經營者進口天然氣積極性。同時,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又放大了不合理需求,一些地方盲目上馬天然氣加工項目。
三是約束企業成本的要求逐步增強。現行的“成本加成”的定價方法使價格主要依據成本變化而調整,難以反映消費需求對價格的制約。 |